3月13日,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洛河湾番茄基地的大棚内,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王素手持腐烂的病果,仔细观察着叶片上的灰色霉斑,陷入沉思。前一天,这里还因病害蔓延让农户心急如焚,而24小时后,一份量身定制的“救治方案”已开始落地实施。
淮南市农科院在得知农户遇到困难后,迅速由蔬菜专家王素主任组织带队形成一行4人科技特派员小组,联合镇农业部门前往。作为当地“明星农产品”,洛河湾番茄因沙壤土滋养而具有独特风味。番茄成熟季,每天可以向淮南市场供应番茄3万斤左右。但今年3月以来,持续低温寡照导致大棚湿度飙升,病害在多个种植棚间暴发,常规药剂喷洒收效甚微,部分棚区减产已达到三成。
科技人员们通过对病株显微观察与温湿度数据分析,确认致病元凶为灰霉病菌,棚内湿度超90%成关键诱因。科技人员现场编写电子明白纸,把农户集中到一起开展培训,现场指导农户番茄灰霉病防治的方法:1)加强田间的管理,及时把这些病叶要清理掉,减少棚里病原菌的数量。2)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的放风,放风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棚内的湿度,减少发病条件。3)预防措施:在蘸花液中加入适乐时(咯菌腈)10毫升兑水6斤。4)药剂防治: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,要精准识别,科学用药,可选用50%异菌脲+腐霉利800~1000倍液;38%啶酰菌+吡唑醚菌酯1000~1500倍液;43%氟吡菌酰胺+肟菌酯1000~1500倍液,隔7~10天喷一次,连续喷2次,要注意病菌会产生耐药性,药剂要轮换使用。如果棚内湿度太大,灰霉病难以防控,可选用烟熏剂的方式,15%异菌脲+百菌清;15%腐霉利+百菌清,但是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,以防发生药害。


|